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师说全文翻译及原文介绍

62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3-13 16:19:03    

本文适用于文言文中度学习者,不适用于教育系统。

原文(作者:韩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6.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7.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2.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3.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段意

1.提出真理(中心论点):学必有师。

2 逻辑推理(得出小结):惑必从师。

3.提出论据(以身说法):师不论岁。

4.提出论点(排开迷雾):吾师道也。

5.莫名之叹(为文之由):师道难传。

6.提出论点(揭示本质):智愚真相。

7.提出论点(揭示本质):耻师则惑。

8.提出论点(揭示本质):成人未明。

9.提出论据(加以对比):高层有惑。

+提出论据(再次对比):高层不如。

+提出论点(归纳总结):圣人多师。

+提出智句(归纳总结):师出专门。

+提携后辈(为文之由):师者本范。

文意

全译

1.古时学人必有老师。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之人。

2.人不是生而有智的品种,哪一个能没有困惑?困惑了不去从师而学,他行为就不清。最终不能解开啊!

3.在我之前出生之人,他闻道固然比我早,我从他而学;在我之后出生之人,他闻道固然比我早,我从他而学。

4.我学的,是道。又何必知道他是早于我生还是晚于我生呢?因此:学无贵贱之分、长幼之别,道存在之地,就是学存在之地。

5.哎呀呀!学道不传之事很久了!让人不惑之事难啊!

6.古时圣人,他们智商超过众人远啊,犹且从师求学呢;今时众人,他们智商低过圣人远啊,却耻于从师而学。由此智者更智、愚者更愚。

7.圣人之所以为智者,愚者之所以为愚者,原因都是出于此处吗?愚者疼爱自己儿子,择师而教;在自身上呢则耻于学啊,困惑了!

8.那童子的老师,教授他书上知识,并传习他句读,并不是我所说的传道解惑之人。句读不晓得,困惑解不开,有时在这里从师而学,有时不从师而学。学到了小的却丢失了大的,我是没见到他们的高明之处。

9.巫医乐师百行百业之人,不耻于互相学习。士大夫之族,称呼来谁是老师、称呼去谁是学生之人,则聚众讥笑他们。询问他们,则说:“那个人与那个人年纪相当,学的相似,地位低下的则感到十分难堪,官位高的则受到近乎谄媚。”哎呀呀!学道之不再,由此可知了!

+巫医乐师百行百业之人,所谓君子之人是看不起的,今时他们的智商竟然反而不能比,这事评评是不是很奇怪!

+圣人无常师。孔子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而学。(他们都贤能不及孔子。)

+孔子说:“三人行,则必定有我学的。”因此:学生不必不如老师,老师不必贤于学生;闻道有早晚,术业有专攻。仅此而已。

+李子蟠,年方十七,喜好古文,六艺经传都是全面学习。他不受世俗限制,在我处学习。我赞许他能行古时师道,作《师说》一文用于赠他。

后记

韩愈,唐代古文大家,古文运动强力领导者、实践者,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此文为说体,但不限于说之“灵活自如”特点:无论是在谋篇布局上,还是在遣词造句上,都做到了法度谨严、论理服人。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