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明末清初时的汉奸,最为人所知的莫过于吴三桂。处于巨浪翻滚的年代,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既曾是坚守边塞的孤胆英雄,亦是纵敌入侵的头号汉奸;既曾是平叛堪乱的马上将军,又是罪大恶极的两朝叛臣;既曾是受过儒学浸染的肱骨之臣,又是忘恩负义的投机分子;既曾是孝闻九边的孝悌之人,又是弃父择妓的风流竖子。荣与辱、赞与责、忠与奸、善与恶,皆系于一身。既是这样站于历史潮头、集矛盾于一身的人,后世对吴三桂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极具争议也就不难理解了,可谓盖棺却难论定。
吴三桂
但如果把关于吴三桂的无数历史片断联系起来看,就不难得出合乎情理的是非判断——吴三桂是最为不忠、不义、不孝的贰臣代表。说其最为不忠,因为他先当汉奸叛明,又当逆臣反清,为两朝所不容。说其最为不义,因为他既贪图富贵、助纣为虐,又崇奢纵欲、挥金似土,借战争达到个人野心,陷苍生于水火。说其最为不孝,因为其“冲冠一怒为红颜”,先当汉奸降清,直接导致父亲及家眷被农民军杀害,后复叛清,导致家族被灭族。他的一生中纵有一点闪光的片断,但总归是身败名裂的历史罪人。
吴三桂,字长伯(亦有史书载字长白、硕甫、雄爽、月先),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生于辽东中后所城一个低级军官之家。其父名吴襄,生母姓氏不详,继母祖氏是辽西豪族祖大寿的妹妹,有一哥哥吴三凤,弟弟吴三辅,以及两个妹妹,子女中为人所知的主要是儿子吴应熊、吴应麟。其先祖本是徽州(今安徽徽州)人,后迁居至高邮州(今江苏高邮),后其祖父“流寓辽东”并定居下来。吴三桂本出身于平民之家,其父吴襄本以养马贩马为生,家中境况并不佳,其家族能够发达起来,缘于吴襄于天启二年(公元1621年)中武举进士,从此步入仕宦之途。随后,吴襄投效辽东望族祖氏门下,进而娶了祖大寿的妹妹,吴家与祖家得以联姻。祖氏世居辽东,皆以军功发家,祖大寿于泰昌无年(公元1620年)为官,先后任靖东营游击、广宁巡抚王化贞部中军游击、前锋总兵等职,后于松锦大战中降清当了汉奸。借助祖氏的帮助,吴襄、吴三凤、吴三桂父子三人在军中官运亨通,祖吴两家渐成为独霸关外的军阀集团,也是霸拥巨额财富的头号大地主。
祖大寿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吴三桂习文练武,出入军营耳濡目染,一口长柄大刀耍得虎虎生威,青年时就养成了勇敢、独立、“沈鸷多谋”的思想性格,在十六七岁时考中武举,正式开始了从军生涯,逐渐成为明末清初时期最令世人瞩目的人物之一。吴三桂出生时,明王朝正处于急速崩溃、大厦将倾之中,皇帝荒废朝政,朝廷宦官当道,文官党争不断,底层农民苦不堪言,内有农民起义烽烟不断,外有新建的满族政权虎视眈眈。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时代给了吴三桂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吴三桂少年时曾立下理想——“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意思是当官应做皇帝身边的官,娶妻应得到像汉代阴丽华那样的美人,这个上不了台面的理想随着他军职的提升而逐步实现。从军初期的吴三桂“勇冠三军”,《明档》中言其“忠可炙日,每逢大敌,身先士卒,绞杀虏级独多”,在军中可谓平步青云,20岁时任游击,23岁时任前锋右营参将,26岁时任前锋右营副将(相当于副总兵),27岁时已被擢为宁远团练总兵,跻身于封疆大吏、朝廷显官的行列。不得不承认,吴三桂的步步高升,除了因其背靠显赫的吴、祖两大家族外,也得益于其本人的才能,《清太宗实录》中赞其“聪俊绝人”,《明清史料》中称其是“智勇兼备之大将”。在不断升职过程中,吴三桂对明朝一度忠心不二,多次领兵对清作战,双方互有胜败,尤其是在松山东西石门之战中吴三桂率部勇猛异常,明兵统帅洪承畴向朝廷建言列其为首功之将。
洪承畴
但在随后爆发的对明朝有决定性影响的松山决战中,已手握重兵的吴三桂竟然当了逃兵,暴露了其个人至上、贪图富贵的面目。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明军正式誓师援锦(即被清军围困多时的锦州),三日后抵达松山城,所谓“统八镇大军倾注于松山‘孤危之地’”。而清军亦倾巢而出,皇太极亲临前线,指挥清兵从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向阴屯、灰窑山,至南海口一线下营,掘壕三重,切断明军饷道,将明八镇兵围于松山城附近,并派兵围杏山,截守明军退路,将明军置于全歼的绝境。吴三桂依蒙古降人之计成功率部突围至杏山城,突围时连印信都顾不上拿,被清军所得。皇太极随即派兵围困杏山,吴三桂眼见自己血战换来的兵马可能被全歼,遂领兵出城逃跑,杏山城落入清军之手,给困守松山城的洪承畴以致命打击。犹如多米诺骨牌一般,明军兵败如“牌倒”,松山、锦州、塔山、杏山四城连失,明辽东骁将祖大寿举城投降,稳固的宁锦防线处于瓦解之中。吴三桂自投身行伍以来,一向以“敢战”而著称,但出人意料的是,在至关重要的松山决战中,他为保全自身性命,也为了保存他与父亲辛苦积聚的军事力量,竟逃之夭夭。当然,包括吴三桂在内,八镇总兵中有六人临阵逃跑,两人(曹变蛟、王廷臣)死守被清军所杀,但足已说明吴三桂的决战勇气顿然消失,他对大明的忠心也开始动摇。崇祯皇帝考虑当时正值用人之际,也畏于吴氏家族在关外的影响力,只给了吴三桂降级的象征性处分,而且随后不降反升,提升其为提督,授权宁远辽兵和援兵都听他调遣,这时吴三桂已成为明在关外的惟一依靠。
洪承畴被俘
清军攻破锦州、松山后,兵锋直指吴三桂守卫的宁远。他们利用祖大寿与吴三桂两家的亲戚关系,开始劝降吴三桂。吴三桂的挚友张存仁、其兄吴三凤、舅父祖大寿、姨夫裴国珍、表兄胡弘先等明朝叛臣都“遵旨各遗三桂书一函”,但吴三桂皆以沉默应对,死守宁远一年有余。这一年时间面对清朝以及亲朋挚友不断送来的招降书信,吴三桂为什么没有投降?史学界一般认为吴三桂是“明朝统治集团中最反动、腐朽、顽固的阶层的政治代表”,他没有降清,“是纯从个人利害考虑的”(载于《明清人物论集》),但也有学者如《吴三桂大传》的作者李治亭,认为吴三桂此时依然拥有忠君思想,他作为 “天朝”臣子,臣服于“夷人”,为士大夫所不齿。但需要指出的是,死守宁远的吴三桂面对清军的招降,内心的思想斗争肯定是激烈的,但对明朝的忠诚并非铁板一块,依旧处于动摇之中,这可以从他给其外祖父祖大寿的回信中略知一二,皇太极看完这封信后马上给吴三桂回信,信中写道:“将军之心,犹豫未决”,这说明吴三桂在生死存亡之际,给自己留下了降清的后路,这也可以看出吴三桂的狡黠。
皇太极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也是清顺治元年,李自成正月初一在西安正式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正月初八统率百万大军向北京进军,农民军势如破竹,“近逼畿甸”,明朝已经到了“危机存亡之秋”。优柔寡断、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的崇祯既想调吴三桂勤王,又想把放弃宁远的责任推给诸臣,皇帝与朝臣相互推诿,一再延误时机,直至三月六日才下令征召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蓟镇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率部入京“勤王”,而此时农民军已经抵达北京城周边,形势万分紧急。已被封为平西伯的吴三桂接到勤王的命令后,来了一个“缓”字诀,并没有立即启程,“迁延不即行,简阅步骑”,耽搁数日后才率几十万军民动身,作为久经沙场的人,他不会不明白救兵如救火的道理,本可率精锐星夜兼程,却带着妇幼老少一起出发。宁远距离山海关不过二百里,骑兵一日夜即可到达,吴三桂竟用了五天时间才到达,此时的农民军已经过昌平,进入北京城郊外。面对如此急迫形势,吴三桂还是不急于进京勤王,竟跟朝廷谈起了条件,“请马一万,安歇家口五日”,如此故意拖延时间,而且向被围困的京城要兵马,足可见吴三桂的无耻,其所谓的“忠君”思想不过是忠已之利而已,坚守宁远城不过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罢了。
李自成攻陷北京
三月十九日,北京城被农民军攻破,崇祯走投无路,于煤山寿皇亭上吊自杀,享国276年的明王朝轰然倒塌,中原人民除了遭受农民军的抢掠外,还将面临满清铁骑的践踏。北京被攻破的第二天,吴三桂的辽东劲旅刚刚抵达丰润(今唐山丰润),勤王已经失去意义,吴三桂回师山海关。夹在清军和农民军之间的他,正盘算着下一步应该怎么走,要么直接与农民军开战,凭他的四万兵马无异于以卵击石,此路不通。要么向李自成投降,他的父母与妹妹等亲人三十余口尚在北京。要么向清投降,降清的汉奸一拨又一拨,不差他一个。面对改朝换代的历史十字路口,他要静观其变,权衡利害,以待最佳时机。
是年三月二十一日,李自成指派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老师张若麒等人向吴三桂发出劝降信,派唐通携带金银和粮饷前往山海关赏赐辽兵,封吴三桂为侯。原本吴三桂对于投降李自成已经动心,所谓“忻然受命”,准备“报使于(李)自成,卷甲入朝”。吴三桂一面准备投降亡明的李自成,一面又为殉难的崇祯帝及其后妃治丧,全军缟素举哀,“节操真是掉了一地”。治丧后,吴三桂将山海关交唐通守御,自率所部进京谒见李自成,途中闻其父亲被拷追赃,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刘宗敏所掠,不由勃然变色,怒气冲冲,咬牙切齿地说:“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他不假思索,当即下令停止前进,挥师返山海关……这正应了那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中间不得不说,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决策上的巨大失误,进北京后贪图享乐,大规模追赃派饷,“兵丁斩门而入,掠金银奴女,民始苦之”,很大程度上触犯了士大夫阶层的根本利益,使新生的农民政权不断陷于孤立。更要命的是,明知要劝降手握重兵的吴三桂,却伤其家人,掠其家产,夺其爱妾,硬生生地把吴三桂推向自己的对立面,最后空留下千古遗恨。
吴三桂与陈圆圆的剧照
面对西有农民军、北有清军的形势,腹背受敌的吴三桂决定乞请清兵,彻底走上了汉奸之路,他虽自言乞请清兵是为了报先皇被弑大仇,这不过是自我掩饰之词,他要报的是个人私仇罢了。虽然吴三桂写给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的请兵信并非明说投降,而是代表明朝与清朝作交易,割地赔款,言“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吴三桂何等精明,他走的这步棋对他而言有三个妙处:一是依赖清兵报家仇,合剿李自成;二是不降清而是与清合作,无论是明政权重生,还是清政权入主中原,他都将是大功臣,留下极大回旋余地;三是给自己当汉奸披上了正大光明的外衣。
胸怀勃勃雄心的清朝政权,早就图谋中原,而今李自成的农民军间接地帮他们灭了明朝,中原地区一片内乱,一直想劝降的吴三桂又主动乞兵,他们怎么会浪费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在范文臣、洪承畴等归降汉臣的建言下,清政摄政王多尔衮果断作出决定,下达紧急动员令,倾国出动。多尔衮在得知详细战情后,并没有按照吴三桂乞兵书中所约的中协、西协路线,而是直接向山海关进军。吴三桂在给多尔衮的第二封乞兵信中,把自己的军事部署和盘托出,一场由农民军、吴军、清军三方参战、规模空前的大决战,即将在山海关的面前展开,而已被推翻的明王朝只能当背景了。
老谋深算的多尔衮岂会先于吴军与农民军作战?清军要当“鹬蚌相争”边上的“渔翁”。如无清军参战,数量占有绝对优势的农民军大概率能击败吴三桂,当时的战事一度向有利于农民军的方向倾斜。见清军迟迟不出手,难以支撑的吴三桂率百骑出城,亲自向多尔衮乞兵,所谓“情词恳切”,“声与泪俱下”。此时的吴三桂,依旧名为借兵,实为投降,仍然不忘给自己的脸上贴金,与多尔衮约定酬谢清朝的条件是“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黄河为界,通南北好”,意思是寻找到崇祯的太子,在南京重建大明政权;以黄河为界,以北归清,以南归大明,两国通好;请清兵入北京,不得侵犯明历朝皇帝陵寝,也不得伤害百姓。有人据此认为,此时的吴三桂依旧是忠于明朝的,并没有降清当汉奸,而是如“包胥复楚”一样曲线救国,但如果把吴三桂此前的种种表现结合起来不难判断,提出这样的条件不过是演戏罢了,忠君爱民的假戏要唱,个人利益也绝不能受到半点损害。事态的发展也证实,农民军被击败后,多尔衮命令吴三桂继续追击李自成残部,吴三桂乖乖听令,哪里敢半点提及请清兵时与清约定的条件?南明弘光政权在未知吴三桂已经降清的情况下,准备册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子孙世袭,但吴三桂接到册书后并不启封,直接原样交给多尔衮,此时的他早已把自己当成满清的走狗了,哪敢接受原主人的封赏?可悲的南明弘光政权不知道,他们心目中的救国英雄、想极力笼络的吴三桂,虽对南明使者曾发出“终身不忍一矢相加遗”的承诺,最终却成为南明的掘墓人。正如目睹和亲身经历甲申之变的杨士聪,在其《甲申核真略》中痛斥三桂的变节行为,写道:“吴三桂西不能讨贼,东不能守关”,有何功而言?以忠孝来说,他“有何当焉!”而为博得新主人的信任,吴三桂与多尔衮歃血订盟,率先剃发以示归顺,他成为最后一个降清的明朝重要将领,也是清入关之际第一个降清的人。
多尔衮
随后的故事发展皆在意料之中。吴三桂主动打开山海关城门,迎接新主人的到来;在农民军与吴军战斗呈胶着之势、双方兵力折损大半之时,清军铁骑突然杀出,恰似“万马奔腾不可止”。惯于骑射的清兵,从马上发射出一批批箭矢,像飞蝗一样密集地射向农民军,刀枪并举,剑光闪烁,锐不可当,农民军阵势顿时崩溃,四处逃散。吴、清联军穷追猛打,农民军死伤累累。山海关之战,是一场拼实力、拼消耗的空前规模的血战,打得极为惨烈,据战场目击者佘一元说,石河西的红瓦店一带是交战最为激烈的地方,“凡杀数万人,暴骨盈野,三年收之未尽也”。而战争中最大的获胜方清朝,坐山观虎斗,眼睁睁地看着汉族人内部互相厮杀,然后坐收渔翁之利。对此,民间有名著名的谚语曰:朱家面、李家磨,做好了馍馍,送给对过赵大哥(指爱新觉罗氏)。至今思来,仍旧让人扼腕叹息!如果明王朝的皇帝们能够争点气,明朝的政治能够清明些,如果李自成能够像朱元璋那样有点帝王之相,农民军的军纪严一点,如果吴三桂不当汉奸,不贪念美色,何至于把汉族政权拱手让给金国?何至于几千万汉族人死于清军铁骑之下?只可惜,历史从来没有如果。
有不少人认为,“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诗句,不过是作者吴伟业为了讽刺吴三桂而作,不能过分夸大陈圆圆在吴三桂降清过程中的助推作用,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但如果把吴三桂降清前后面临的选择作以分析不难发现,吴三桂因陈圆圆被农民军劫夺,直接导致其由降农民军变为降满军。前文提到,吴三桂在得知崇祯皇帝被逼自杀后,感到自身力量有限,已经接受劝降,并把山海关交给唐通守御,且得知父亲被农民军拷走也觉得正常,但在“卷甲入朝”途中得知陈圆圆被劫夺,内心却深受刺激,倍感耻辱,怒道:“大丈夫在世不能保一女子,有何面目立于世上!”在这一瞬间,政治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在骤然决定与农民军决裂的时候,他不是不知道包括他父亲在内的近三十名家眷正在农民军控制之下,他不会不清楚一旦与农民军对抗,将把这些家人推入火坑之中,他更不会不了解向满清投降就等于做汉族的叛徒。但事实却是,吴三桂并没有在意这些后果,他在意的只是陈圆圆被劫。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写道:刘宗敏“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绑了来,追求三桂的爱姬陈圆圆”。刘“虽然得到了陈圆圆,而终于把吴三桂逼反了”,此事“关系实在是并非浅鲜”。如此看来,吴三桂最为不孝,虽曾勇闯阵中救父,但却“冲冠一怒为红颜”,宁置父亲及家人于危地,“不爱家人爱美人”,徒有孝名而无孝实。
已经降清的吴三桂被清朝册封为“平西王”,回镇锦州,获赏关外近一半土地,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地主,此后先后受命领兵镇压陕西、山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反清武装,一路上烧杀抢掠,双手沾满了汉族人民的鲜血,并最终彻底斩断了明朝朱姓王朝的龙脉。顺治初年(公元1643年),民间反清武装不断涌现,众多降清明臣复反清,满清八旗兵善于在平原旷野作战,但在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江西、福建等省,山壑纵横,难以发挥长处,有限的兵力捉襟见肘。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初,奉行“以汉制汉”政策的清朝廷向吴三桂下达了携家西征的命令。吴三桂在汉中实行且战且守之计,迅速打开了局面,先后击败了阶州、榆林、延安、蒲县、清涧、宜君、保德等地的反清武装。在平定陕西、山西后,吴三桂又受令出征四川,彼时的四川主要南明永历政权把控。进川后,吴三桂因屡被南明南康王刘文秀率领的兵马所挫,在得胜后大肆报复,斩杀几万名放下武器的士兵,据《江津县志》、《庭闻录》、《滟滪囊》等书籍载:吴军“残暴无纪律”,“骄恣部下,淫杀不法”,吴军所过,“官民庐舍、仓库、典籍荡然一空,靡有孑遗矣”,给沿线人民带去了无尽灾难。后偏居云南的永历小朝廷风雨飘摇,内部以孙可望为首的野心家争权夺利,结党营私,残害忠良,完全把“中兴大业”抛于脑后,被满清最终歼灭实属必然。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十二月,吴三桂受令进军云贵,南明将士虽众,却很少抵抗,不是闻风而逃,就是稍战即溃或献城投降,维持了14年的南明永历政权垮台,永历帝逃亡缅甸。 可悲可恨的是,永历小朝廷被流亡缅甸,已是国耻,但奸臣如马吉翔之流身在异域,依然醉生梦死,党争伐异,燕雀自安,忠臣如李定国、龚彝之人少之又少,永历帝束手无策,可谓腐败到了极致,难怪有缅甸官员私下感叹:“天朝大臣如此嬉戏无度,天下安得不亡!”
驻守云南的吴三桂,集军民政财文大权于一身,为了麾下兵马不被朝廷裁减,索要更多钱粮,采纳汉奸洪承畴“不可使滇一日无事”之计,持续兴兵追击南明残余军队,并图追杀永历帝,“以靖根株”,向清新皇帝康熙邀功,誓要把汉奸之路走到底。吴三桂亲率十大军压境缅甸,逼迫缅甸王交出永历帝及亲眷。永历帝囚禁在吴三桂军中,曾严厉斥责吴三桂“狐假虎威,外施复仇之虚名,阴作新朝之佐命”,吴三桂自知羞愧,“不觉膝屈而跪”,事后向清廷力主就地处决永历帝。不久,清廷批复“著将永历正法”。吴三桂与诸将商议如何处决永历帝,吴三桂很干脆地提议:“骈首”,意即斩首,足见其人之歹毒。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连满族将领爱星阿、卓罗都认为斩首不妥,爱星阿言:“永历尝为中国之君,今若斩首,未免太惨,仍当赐以自尽,始为得体”,卓罗言:“一死而已,他也曾当过皇帝,应当全其首领,何必用斩”。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四月,吴三桂于昆明亲自监刑,纛章京吴国贵命人用弓弦将永历帝及其儿子,以及皇室王维恭之子逐一勒死。临刑前,永历帝毫无惧色,表现出了南明最后一个皇帝应有的尊严,其儿子、太子朱慈煊才12岁,大骂吴三桂:“黠贼!我朝何负于你?我父子何负于你?乃至此耶!”事后,吴三桂命昆明县知县聂联甲亲运薪木至城北门外,将他们的尸体烧化,然后尸灰四扬,彻底消尸灭迹,剩余部分就地埋葬。吴三桂绞杀永历父子,逼死其母后和中宫皇后,可谓斩草除根,为清朝除去了一大隐患,被晋封为亲王,成为清史上得此爵位的第一个汉人,也是仅有的两个汉人之一(另一个人是吴三桂发动叛乱时被册封为亲王的汉奸尚可喜),同时也使自己在后世更加臭名昭著。
至于吴三桂被册封亲王、镇守云南之后的事,根据其为人大抵是可以想象的。贪婪成生的他,手握重权占滇为王,集云贵的土地、贸易、高利贷、商业、手工业、采矿、关税、盐铁金银之利等所有权益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特等权贵兼大军阀、大地主。云南全省的汉族与少数民族都成了三桂及其将吏的奴役对象,生活苦不堪言,“荒残愈甚”“播虐万状,民不胜苦,废田园转沟壑者,已过半矣”,而吴三桂的王府却“库仓金银,币帛积之如山,厩圈骡马豚羊畜之如林”,形成鲜明对比。他崇奢纵欲,宠爱陈圆圆等美姬,到处选购秀女,后宫之选不下千人。而当康熙行撤藩之策时,吴三桂怎会容忍自身利益受损?不惜把叛明降清的套路再行一次,当年曾不顾父亲及家眷死活,如今又哪里顾得上身处京城的儿子吴应熊的死活?遂于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建国号“周”,以次年为周元年,公开叛清,并假惺惺地率三军拜谒永历帝陵,誓师北伐,这样的反叛累及中国又蒙受了八年之久的战争灾难。这种反复无常、善当叛徒的人,当然不会有好下场,最终在与清军对抗途中暴亡,死后三年骸骨被分发各省,其孙吴世璠的首级被悬挂示众,作乱云贵十几年的吴氏家族被灭族。
纵观吴三桂的一生,是集封建官僚、地主、军阀恶行于一身的典型代表,是贪婪成性、权欲熏心、个人至上的野心家,是不忠、不义、不孝的“集大成者”。这样的人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谁应该被钉上?
专科考研,难度总会要格外大一点!首先就是考研条件,我们要毕业两年后,才可以用同等学力的身份报考,然后同等学力报考,还有各种限制。首先就是有些学校明确表示,不接收同等学力报考,这是限制最大的,往往是名校喜欢这样做;还有些学校会设置一定的障碍,比如说不允许同等学力跨考,比如必须修了本科的学科,并拥有相应
2025-06-24 00:19:45我们国家的税种还是还复杂的,企业涉及的税种达到了18种。不仅如此,每一种税种里面,还会涉及多种税率。对于税法知识的学习,我们还是需要多花一点时间。例如,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率,就需要企业根据实际业务进行判断。增值税专票税点是多少?专票的税率一般是13%、9%或6%。而普通发票的税率除了可以是13%、9
2025-06-24 00:10:35好多网友“调侃”南京:八大古都中,南京只是一个六朝古都,还都是短暂的割据政权,不仅不能与西安、洛阳、北京相比,而且连开封都不能比。对于杠精,我们不能只是笑而不语,必须拿出有力的说服力,才能以正视听。首先,我们先来谈一谈南京“六朝古都”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六朝是指先后定都南京(三国东吴时称建业,东晋南朝
2025-06-23 02:18:55银为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IB族元素,原子序数为47,相对原子质量为107.868。纯银为银白色,光润,色泽光亮。银与金属铜可以任何比例生成合金。纯银中掺入10%以上的红铜时,其色泽开始变红,红铜含量愈高,颜色愈红。纯银中掺入黄铜时,其颜色则白中带黄,黄铜含量愈高,颜色愈黄带黑。纯银中掺入白铜时,其颜色
2025-06-23 01:54:43为什么下载完成之后csgo之后登录的时候没有登录选项?最近有好多小伙伴都是遇见了这个问题,csgo该游戏最近热度是很高的,很多小伙伴都是被吸引到了该游戏,但是阿紫下载之后登录的时候发现没有区服选项,这个就是比较难受了,不过大家放心,今天小编就来教一下大家这类问题应该如何解决。CSGO登录没有选择区服
2025-06-22 01:08:20现在,选择移动固态产品的人越来越多了,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移动固态硬盘?相较于传统的机械硬盘,移动固态硬盘具有更高的读写速度、更轻便的体积和更强的抗震性能。本文将从移动固态硬盘的概念、特点、优势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移动固态硬盘作为数据存储的主要方式。一、移动固态
2025-06-22 00:46:32HTML的全称为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标记语言。它包括一系列标签,通过这些标签可以将网络上的文档格式统一,使分散的Internet资源连接为一个逻辑整体。今天我们就来实际操作一下,如何将word转换成html格式的文件。 “演示机型:DESKTOP-RBHCOT4系统版本:Windows 10软件版
2025-06-21 01:13:50毒死蜱,是有机磷杀菌剂的一种,该药也叫乐斯本。具有三大功效,胃毒、触杀、熏蒸三重作用。可进行叶面喷雾和根部浇灌,持效期长。那么,该药主要能防治哪些害虫?并且怎么用药呢?1、树木方面的虫害(果树、绿化树木、森林树木等)主要是防治,叶螨、蚧壳虫、潜叶蛾、食心虫、枣尺蠖等,可用40%毒死蜱乳油1000倍进
2025-06-21 00:39:22石油焦是一种黑色或深灰色的坚硬固体石油产品,具有金属光泽和多孔性。它是由微小石墨的粒状、柱状、或针状晶体组成的碳体。石油焦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含碳量在90-97%,氢1.5-8%。它还含有氮、氯、硫和重金属。石油焦由于价格低廉、含碳量高,已成为国内外活性炭工业研究和发展的新热点。石油焦与煅烧焦、石墨
2025-06-20 01:12:48PART 1 十字绣技法 01 制图 02 用料 03 工具 04 定图位 05 起头针 06 识图 07 数格(数纱) 08 走针 09 匀拉线 10 留通路 11 整理好,绣成功 12 调色 13 图案变形 14 图样的运用 01 制图 根据设计的
2025-06-20 0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