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简介 >

王冕的生平简介 元代野史:一代奇士王冕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4 14:15:36    

王冕,字元章,绍兴人,是我国元代以墨梅而扬名于世的著名书画家兼诗人。

王冕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所以他也是一个世代以农耕为主的农家子弟。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王冕,从小即懂得生活的艰辛,勤勉好学,孜孜不倦。

王冕七八岁的时候,贫寒的家境不仅根本供不起他上学,并且,他小小的年纪,还要到外面去放牛,附近学堂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深深地吸引了他,令他感到欣羡不已。

他开始偷偷地跑到学堂外面,听学堂里的学生诵读诗书。一堂课听罢,学生们所诵读的诗文内容,他居然都能够默记在心。

等到夜幕降临了,该往家走的时候,学得入迷的王冕竟常常忘记了牵牛回家。

有一次,王冕一边牵着牛往家走,一边仔细地玩味着学堂里先生讲授的知识。一不留神,牛奔进了路旁的地里。等王冕回过神来的时候,庄稼已被牛踏坏了一大片。

父亲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一气之下把王冕痛打了一顿。

王冕疼得嗷嗷直叫,可事情一过,还是和往常一样,如痴如醉地迷恋着学堂。为此,他一次又一次地挨了父亲的痛打。

王冕的母亲是一个贤淑、善良的女性,看到儿子一次又一次地挨打,心里很难受,便对王冕的父亲说:“孩子对读书、学习痴迷到这种程度,就由他去吧!”王冕的父亲也无可奈何,只好由王冕去了。

为了学习,王冕住进了依僧寺。夜里,王冕常常乘着月色,偷偷地跑到佛堂的大佛的膝盖上,借着寺庙里幽暗的长明灯光彻夜长读。寺庙里那面目狰狞、阴森可怖的塑像面孔,他倒是完全忘了。

王冕终于成为一个仪表堂堂、身材魁梧的汉子了,他不仅须髯飘洒,貌若神仙,而且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尤其是春秋诸传,他几乎是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儒。

自恃才高的王冕满怀信心地头一次参加了进士考试,满以为能够金榜题名,结果却事非所望,名落孙山。王冕一气之下,竟将自己所写的全部诗文,付之一炬。受此打击之后,一向自恃才高的王冕,思想受到了很大的震动,转而发愤苦读兵书,他对书中的一些深谋远虑的内容很有兴趣,积极钻研。

王冕又多次参加了科举考试,然时运不济,屡试不第。这对王冕打击很大,以致使他对仕途丧失了信心,行为更加不拘小节,放荡不羁。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他戴着一顶高檐的草帽,身上披着一件草绿色的蓑衣,脚上踏着一双带着长齿的木鞋,手里拿着一柄木制长剑,一步三摇地边走边唱,游弋在会稽的大街上。

有时候,还可以看到他骑着一头老黄牛,手里捧着《汉书》在高声吟诵。他那副疯疯癫癫的样子,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疯子。

虽说王冕整日癫狂不休,时人避而斥之,却有一个姓王的同乡长者,与他甚为友善。王公对王冕的渊博的学识非常欣赏,并很器重他。二人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吟诗作文,自有融融之乐。

可是,好景不长,王公很快地离开了会稽,到江浙做检校官去了。

时间一长,王冕不免对老知交开始怀念起来。于是,他备足了干粮,骑着一头老黄牛,千里迢迢地前去拜谒那位知交——王公。

经过几天的旅途颠簸,王冕终于一路风尘来到了江浙王公的官邸。

“请问江浙检校王大人可在?劳驾往内通报一声,就说有一个叫王冕的人今天特地来求见!”王冕对守门的衙役说道。

不大一会儿,衙役就把王冕求见的消息传给了王大人。

“什么?王冕求见?”王大人一听王冕之名,不禁喜出望外:

“快请,快请!”王公忙穿好衣服,出门相迎。

二人好久不见,今天异地相逢,自然是倍感亲切。王公拉着王冕的手,禁不住问长问短起来。

瞧着王冕这副落魄不羁的形象,王公的心中不由地一阵酸楚。只见王冕衣衫褴褛,一副乞丐的模样,脚上登着的一双快要掉了底儿的鞋,脚趾头都探出来了。王公立即吩咐手下人赶快拿来一双精制的草鞋和一身新衣服,让王冕换上。同时一再挽留他,与自己一同做官,以便糊口。哪知道,王冕在一声感谢之后,微微地笑了一笑,竟扔下衣履,拂袖而去。

王冕又回到会稽。为了糊口,他开始在一所寺庙中教授弟子。

条件十分艰苦,没有放东西的地方,王冕就在靠近墙壁的地方堆起土来摆放东西。有人见其生活条件过于艰苦,便主动送来一些东西给他,而他却偏偏又不肯接受,宁肯过着这种清贫的生活。

当时,高邮有一个叫申屠驹的人,刚刚出任绍兴理官。一天,他外出路过武林,恰巧遇到了王公,二人不由地交谈起来。谈话间,申屠驹问起了谁可以和他交谈的问题。王公不假思索地告诉他说:“我乡里有一个名叫王冕的人,其人志趣、品行不流于世俗,您不妨和他一叙。不过,您若要和他交谈,您非亲自去召见他不可。”“噢,是这样!那我可要召见召见他喽!”

申屠驹便立即差遣手下的官吏前去求见王冕。

王冕听了来人道明了原委后,竟然笑了笑说:“我并不认识申屠公,申屠公所要求见的王先生大概是与我同姓的别的什么人吧?”

见王冕有意辞谢来人,不想和申屠公见面,来人很是着急,再三地请求王冕一行。来人的纠缠,使王冕非常生气,只见他大声斥责道:“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处士,宁可给官府当差,也不想打扰你家主公!”

申屠驹见王冕的性情果如王公所言,深感王冕的为人的确很奇特。自己便很恭敬地去拜谒王冕,并把王冕的情况告诉了官为大尹的宋子章。宋子章在为王冕准备了书币,裁制了冠服,修造好房子等之后,又竭力邀请王冕。

王冕实在执拗不过,便来到了一所学堂讲学。讲了一年多以后,由于一些人员对王冕礼待不周,王冕便亲自写下了一封辞书,呈与申屠公,而他本人则东去游历吴地去了。

吴人早就知晓王冕为人高尚不俗,再加上王冕擅长画梅花、竹子和石头,因此,王冕一到吴地,士大夫们便都争先恐后地到王冕的馆舍拜访。每当有客人前来访求书画,王冕就挥笔作画,瞬息之间,千花万蕊就在他的笔下汩汩而出。每当一幅画儿画完,他都根据图画的内容来题诗留字,借以抒发自己的志向。他所写的诗,多有雄浑跌宕之感。

过了一段时间,王冕离开了东吴,又到金陵去游历。当时金陵的许多御吏,虽然是刚刚才成为新贵,但都格外小心地敬待他。

随后,王冕又北上燕、蓟,纵观了居庸古地的要塞情况。而翰林诸贤,则都争着赞美并向上推荐他。

若干年以后,已预感到天下将要大乱的王冕又折身南下,在会稽山九里买下了一顷山地,并在那里修筑了草堂,然后就在此读书,穿着古代人们穿的衣服,戴着古代人戴的帽子。有时候,他乘着自己所命名的“浮萍轩”的小船,吟唱着镒湖之曲在外面游荡。许多好事的人常常带着酒食,随行在他的后面。

己亥年间,有一天,王冕正在画画儿,忽然,入侵的外寇闪进了家门。王冕见状,并不惧怕,对其大声呼叫说:“有事吗?我就是王冕!”

外寇大为惊讶,不由地重复了一遍他的名字,然后,将他带到了天章寺,去见他们的大帅。

天章寺里,敌寇的大帅也久慕王冕的大名,毕恭毕敬地把王冕安排到了上等的座位上,拜了几拜,请求王冕为之出山做事。

听了敌寇大帅的请求,王冕义正辞严地对大帅回答道: “现在天下鼎沸,你们不仅不能安抚百姓,反倒纵兵大肆虏掠、骚扰百姓,你们的末日就要来临了。如果你能行正道,做正事,谁敢不服你呢?你行不义之事,人们自然要视你为敌。越地的人晓畅大义,轻易冒犯不得。我能叫你们与我的父兄子弟相互残杀吗?若你能听我之言,就立刻改弦更张、弃恶从善,如果不能听我的话,就请杀了我好了,我们也不必再费口舌了。”

王冕的一席话,听得敌寇的大帅若有所悟。他对王冕又拜了几拜,终于接受了王冕的建议。

不料,事后的第二天,王冕便一病不起,卧居床上,几天之后就去世了。周围的人们得知了这一消息,无不为之悲痛。大家为他准备了棺木,将其葬在山阴兰亭的旁边。

王冕生于乱世,而能留芳千古,傲睨一时,使暴戾之寇肃然起敬,其一腔正气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即使是不能算作是一个正统的士人,也可称得上是一代奇士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