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百科 >

珐琅彩是哪个朝代 清代瓷器巅峰之作珐琅彩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2 15:15:45    

清三代珐琅彩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一朵奇葩,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三朝极为名贵的御用器。为康熙时始烧造。其起源于明代一种新兴手工艺品,它是在铜胎上以蓝为地色,掐以铜丝,填上红、黄、蓝、绿、白等几种色釉而成的精致工艺品。永乐时期已有这类制品,由于蓝色以景泰年间为最好,故有“景泰蓝”之称。清早期从国外进口有与景泰蓝相类似的金珐琅、铜珐琅等工艺品,国内流行在铜、玻璃、瓷等质地胎子上,用进口的珐琅彩料描绘器物形成珐琅彩器,并被称为“铜胎珐琅彩器”、“瓷胎珐琅彩器”等。

“瓷胎珐琅彩器”就是著名的“珐琅彩瓷器”。其先在景德镇烧成涩胎瓷或白釉瓷,然后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彩绘而成。所用彩料在雍正六年以前,均为进口的珐琅料。清雍正《广东通志》卷58中有:“西洋国——雍正四年五月复谴使进贡——各色珐琅彩料十四块”,“雍正六年——奉怡亲王谕,着试烧炼珐琅料。”烧珐琅料有专职工匠,造办处提及的有“吹釉炼珐琅人胡大有”等。

珐琅彩瓷,又称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

乾隆 珐琅彩芍药稚鸡图玉壶春瓶

珐珐琅彩瓷,始烧于康熙晚期,盛于雍正、乾隆之时,多由宫廷如意馆画师所绘,秀美之极,也称“古月轩”瓷,是皇室用器。乾隆皇帝也曾说过:“庶民弗得一窥也”,并不准赏赐王公大臣,因而极为稀少,珍贵异常,被喻为“官窑中的官窑”。

此瓶则将两者完美的融入一体,集中体现了玉壶春瓶的挺秀雅致,端庄唯美,与珐琅彩瓷的绘画精华,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整器小巧玲珑,造型高雅端庄,简洁而优美。瓶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釉面莹润如玉,颈部蓝料绘蕉叶纹,腹部绘制雏鸡、芍药等。在这件小瓶上,腹部用工笔花鸟技法绘制雉鸡、盛开的芍药等形象,色彩繁富艳丽,形态栩栩如生,是非技高艺精者不能胜任的。

两只雌雄雉鸡栖身于山石上,彼此相偎,作态亲昵,周围衬以芍药花及秋季花草。留白处墨彩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引首朱文“春和”印,句尾白文“翠铺”、朱文“霞映”二方印。瓶底白釉楷书“乾隆年制”四字双框蓝料款。此瓶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有如一幅展开的画卷,称之国宝名副其实,天津博物馆亦藏有一件同款之器乃国家级文物。

目前所知的相似珐琅彩瓷瓶存世仅有五只,除了在天津博物馆这只,瑞士和英国两个私人藏家手中的两只已有破损,另有一只于2005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高仅为十几厘米的乾隆珐琅瓷瓶以1.15亿港元成交。

乾隆 珐琅彩描金缠枝莲纹蒜头瓶

乾隆帝对瓷器珍爱有加,珐琅彩瓷器的烧制数量超过雍正朝,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不论胎体,造型,色彩,绘画,书法,印章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为后世留下不尽的财富。蒜头瓶造型沿自秦、汉青铜蒜头壶,瓷器蒜头瓶创烧于宋代,是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常见的一种瓶式之一,其特征为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而得名。状如蒜头而颈略长,亦可称之为虎爪瓶。

此瓶为乾隆八年所烧,造型比例均匀,胎质幼洁,通体施珐琅彩以金彩绘锦纹为地,精绘缠枝莲纹,细部描金,瓶口有金圈一道,瓶颈二道金环,中镶玉带,再加上、下直向之如意纹,突出更苗条之视觉效果;瓶底饰以莲辨纹一圈,有包容结实各种纹饰之效,令整体更为完美,设计独具匠心。色彩艳丽。口、足、颈部饰以多道金彩,愈显金碧辉煌,华贵典雅。底部蓝料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印章款。此瓶亳无瑕疵,可想而知绘画之耗工,回炉翻烧之耗时,淘汰次品之多,始得一极品。

乾隆 珐琅彩豆青地开光山水诗句瓶

此器莲花口,束颈,溜肩,圆腹,足微外撇。口里施绿松石釉,颈部饰轧道工艺及蕉叶、如意头、夔龙等凸印装饰。腹部以豆青釉加金色凸印乳钉为地,上四面开光。内书乾隆御制《登景州开福寺塔》七律一首,底为松石绿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开光中一首书《河间道中》:“问风略悉农桑候,览古欣过礼乐邦。毛氏诠诗真诣独,献王得士果无双。韶开邨店春光霭,雪化溪桥野水淙。忆我书斋订经义,几多景仰在明窗。”钤“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两方朱文篆书印。

此瓶以多种色调的珐琅彩与粉彩合绘纹饰,画面丰富且精细。除成型工艺复杂外,更集绘画、轧道、凸印等多种工艺于一身,充分反映乾隆朝制瓷之高超水平。目前,该瓶北京故宫与国廷文物各藏一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