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百科 >

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玉片5000多件,揭秘历史谜案“侯马盟书”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3 15:15:47    

众所周知,晋国是周朝周武王分封的姬姓诸侯国,晋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唐叔虞。晋国在晋献公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通过此战而称霸。在晋襄公时期,晋国先后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晋景公时,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 。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史称“三家分晋”。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山西侯马发现晋国遗址,出土各类文物十几万件,揭开了历史谜案“侯马盟书”。


上世纪50年代,山西省文物部门在侯马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在侯马的地底下存在许多春秋时期的遗迹,而侯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都城新田的所在地。后来,文化部文物局在晋南文物普查时,确定侯马遗址是一个遗存相当复杂、十分重要的大遗址,同时成立了文物工作组对侯马晋国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研究。此后,山西文物部门对以侯马为中心,周围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展开勘探,初步确定了侯马晋国遗址的大体分布范围。到上世纪69年代中期,为了配合侯马进行城市建设,山西文物部门组成考古队进驻侯马,对侯马晋国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但是因为要赶工期考古队员人数不够,没办法只能去当时学校拉来一些十几岁的孩子帮忙。起初,考古队员们发掘的都是祭祀坑,坑里面都是动物的骨骸,让考古专家惊讶的是祭祀坑出土400多座,另外还出土了一些玉璜、玉圭和玉戈等玉制礼器。


后来,祭祀坑中出土一些玉片,但有些被学生们偷偷带走了,经过老师的劝说最终才将收回被带走的玉片。考古专家经过统计玉片足足有60件,最让考古专家们激动的是这60件玉片上几乎都写有铭文,这让考古队员们发掘热情高涨起来。在400多座祭祀坑中有40座祭祀坑里都发现了玉片,据统计足足清理出土5000多件玉片,而其中有1500多件玉片都写有铭文。据说当年出土代铭文的玉片消息一出,不仅全国各地报刊争相报道,就连整个考古界都为之一振。考古专家介绍,玉片的形状大小不一,上面刻的铭文也有多有少,加起来总共有10多万字。出土玉片上的铭文把考古专家难住了,因为上面的铭文好多他们不认识,最后请来我国古文字专家张颔和 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经过两位专家的联合研究,最终将玉片上的文物定名“侯马盟书”,那么盟书是跟谁签的?盟书内容是什么?为了破解其中的谜团,两位专家开始研究盟书的内容。


经过研究,“侯马盟书”字体为春秋中晚期的古文字,随着铭文被不断地破解,这些盟书大概分为五类。第一是要求与盟人发誓效忠盟主,并一致讨伐敌对势力的宗盟类;第二是与盟人表示与逃亡旧主断绝关系的委质类;第三是与盟人表示盟誓后不再扩充势力的纳室类;第四是占卜的卜筮类;第五是参盟人对敌人诅咒类。盟约的类型虽然比较多,但在这五类盟约中数量最多的还是宗盟类,那么当年是谁在主持这场结盟?考古专家在纷繁复杂的古文字中有关主盟人的踪迹,最终确认主盟人是“赵孟”(赵老大)。考古专家查阅大量史料,结合玉片上的朱砂文字,推测“赵孟”就是晋国的赵氏家族。说起晋国的赵氏家族,史料记载赵氏祖先因参加周天子平叛有功,被封于赵城且以城为姓,到了春秋中期经过多年的发展,赵氏家族已经成为晋国实力最强大的家族。


考古专家查阅史料,晋国赵氏当过“赵孟”的一共有五个人,他们分别是晋国大将赵盾、赵盾之子赵朔、赵朔之子赵武、赵武之孙赵鞅和赵鞅之子赵无恤。这五个中谁才是主盟人“赵孟”?直到一片破碎的玉片被整理完整,玉片上面的六字铭文“永不盟于邯郸”。史料记载公元前497年,晋卿赵鞅想将卫国进贡的500户良民从邯郸迁到自己的大本营晋阳,然而没想到时任邯郸大夫的赵午竟然不同意,赵鞅一气之下把邯郸的赵午给杀了。结果惹得邯郸赵氏群起而攻之,并对晋阳赵氏发动了武装反抗,历史上关于晋阳赵氏与邯郸赵氏的争斗主要就这一次,当时就发生在赵鞅担任族长期间,因此专家表示“侯马盟书”的主盟人是赵鞅。看过电影《赵氏孤儿》的应该知道,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就是赵鞅。原本这是一场同宗之间的内斗,最后竟然演变成六卿攻伐的局面,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赵鞅才让参盟人立下“永不盟于邯郸”的誓词。


经过“侯马盟书”之后一大批人归顺赵氏家族,赵氏的实力得到极大的扩展,在经过四年与六卿的争斗中赵鞅最终赢了。那么当时人们为何要签盟书呢?难道就不怕有人反悔吗?原来在当时的社会向祖先发出的誓词,一般都比法律更有约束力。根据《周礼·司盟》“掌盟载之法”注:“载,盟誓也,盟者书其辞于策,杀牲取血,坎其牲,加书于上而埋之,谓之载书。”当时的诸侯和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这种盟誓活动。盟书一式二份,一份藏在盟府,一份埋于地下或沉在河里,以取信于神鬼。“侯马盟书”已成为国宝级文物,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和文字,研究晋国历史,以及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情况有重大意义。对研究中国先秦时期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特别是晋国末期的历史增添了新鲜材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