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百科 >

民国帆船邮票 “宫门倒”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0 14:15:49    

“宫门倒”邮票

邮票收藏界习惯将民国一枚“倒印”邮票称“宫门倒”。其实这枚邮票上不是“宫门”,因为它并不是孔庙(学宫)的门,而是北京国子监(古代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所在地)里的一座琉璃瓦牌坊,它是全国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修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牌坊正反均题有“園桥教泽”和“学海节观”的乾隆手笔,"圜桥教泽",是指听讲学者众多,背面为"学海节观",意思因为听讲学者众多,要靠水道将学生分隔开。

整个牌坊的形制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凡应属于建筑的木构架的显露部分均为花色琉璃贴面,楼上覆黄色琉璃瓦,架以绿色琉璃斗拱。建筑通体精致、大气、华美,也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

就这样一座牌坊竟然被误传了几十年“宫门”。

有关“宫门倒”邮票为什么会“倒印”?“宫门倒”邮票如何“流出”,也故事众多,甚至出现文艺作品描写。

1912年孙中山推翻清王朝,创立中华民国。新政权诞生了,新的邮政系统自然也要加紧创办。一年后,民国政府委托英国人印制的第一套正式的中华民国邮票如期到货,开始在全国发售。

这就是1913年发行的第一套正式的中华民国邮票。全套邮票以帆船、农获和国子监牌坊作为主图。因为其中的“帆船图”邮票居多,所以人们常将全套邮票统称为“民国帆船邮票”。

然而世事难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印刷厂无法再按时送交后续的民国邮票。于是,民国政府只好将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了当时负责钞票印制的财政部印刷局。但由于人手不足,印刷厂只临时抽调了几名工人负责邮票印刷。

财政部印刷局,始建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其前身为清度支部印刷局,是中国采用雕刻版凹版设备印钞的第一家印钞厂。1912年改名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1928年改名财政部北平印刷局。

当年中华民国财政部印刷局工作间人少任务重,工作中自然就容易出现纰漏。这不,这几个粗心的工人师傅在印制“国子监牌坊”邮票的过程中,竟把其中一张印好了边框的印纸给放颠倒了,于是就制造出一种后来称为“宫门倒印”邮票。

因为这套邮票在印刷时采用套印工艺,先将外围的蓝色装饰框印好(左),然后再将中间的黑色“国子监牌坊”印上去(中)。但由于工人操作失误,将其中一版半成品的纸张放倒了,印成了著名的“宫门倒”邮票(右)。

后来,这种错版邮票在发售的过程中被人发现。好在只印错了1整版共50枚,于是官方就将其绝大部分统一回收了。

如今,“宫门倒”邮票被人们评为“民国四珍”之一,身价已达到每枚100万元,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