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百科 >

胡蓝之狱是哪个朝代的?开国功臣的“集体坟场”

24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2 12:41:22    

公元1368年,乞丐出身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大明帝国,是为明太祖,改元洪武,历史进入波澜壮阔的洪武时代。

朱元璋称帝时恰好40岁,正是春秋鼎盛的年纪,朱元璋经过15年的武装斗争,从一个乞丐逆袭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领袖,真真是奇迹。朱元璋称帝后,励精图治,很快就修复了元朝末年累年战乱造成的创伤,国家逐渐走向正轨。朱元璋还组织明军多次北伐,打击北元残余势力,肃清沙漠,又收复汉唐以来就失陷异域的辽东、云南、河西走廊,汉人的军旗重新昂扬在东亚的各个角落,汉人的尊严重新恢复,汉人的头颅重新高扬起来。

当时的大明,文有李善长、刘伯温、宋濂,武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汤和,这样的班底估计也这样刘邦团队和李世民团队可以媲美。

常言道“同患难易,共富贵难”。随着明军在北方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大明的外部环境得以改善,再加上朱元璋年龄的日益增长,朱元璋对大明开国功臣集团的态度开始变得微妙起来,猜忌之心也日益增长,最终朱元璋向功臣集团举起了屠刀,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胡蓝之狱,所谓胡蓝之狱就是明初四大案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今天就简单聊一聊这两个血淋淋的案子。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拜胡惟庸为中书省参知政事(宰相助理)。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经李善长举荐,朱元璋提拔胡惟庸为右丞相(古代以左为尊,右丞相就是宰相二把手)。洪武十年(1373年),胡惟庸进位左丞相,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胡惟庸到了右丞相位置后,开始独揽朝政,甚至私自拆开、截流朱元璋的奏折,并在朝中大肆结党,甚至把手伸向了军界,拉拢吉安侯陆仲亨和平渡侯费聚等开国功臣,结成利益共同体。胡惟庸的一系列“作死”行为很快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洪武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开始了“反击”,朱元璋以“擅权枉法”诛杀胡惟庸,夷灭三族,朱元璋还借机将胡惟庸案“扩大化”,诛杀了30000余人,李善长、宋濂等开国功臣遭到牵连被灭族,大明开国功臣中的文官集团几乎为之一空。

洪武二十一年(1388),大明新生代将领蓝玉率15万大军,远征北元,在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附近)聚歼北元主力,打爆北元王廷,困扰大明帝国二十年的北元问题被彻底解决,大明的国势达到顶峰。按照朱元璋的规划,蓝玉将成为未来大明皇帝的“镇国大将军”,不出意外的话,太子朱标继位后,将以蓝玉为帅开启大明新的辉煌。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辛辛苦苦培养二十多年的接班人、太子朱标病逝。朱标的突然去世,彻底打乱了朱元璋所有的部署,由于对朱标的感情,朱元璋力排众议册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成为大明新的接班人。朱允炆没有朱标的威望,无法压制住蓝玉这些功勋宿将,朱元璋又年事已高,时间已经来不及他慢慢培养朱允炆。

于是,朱元璋决定用最血腥的手段为朱允炆解决潜在威胁,以蓝玉(当时徐达 、常遇春、李文忠等名将已去世,蓝玉已经是明军中最能打的悍将)为首的大明开国功臣的武将集团成为了朱元璋权力的“祭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以蓝玉谋反为由,兴起大狱,启动蓝玉案。与胡惟庸案操作如出一辙,朱元璋再次把蓝玉案扩大化,被杀者达20000余人,除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都死在胡蓝党狱以前;沐英留镇云南,在外无事,得以考终;汤和聪明,见明太祖疑忌功臣,便告老还乡,绝口不谈国事得以幸免外。蓝玉、冯胜、傅友德等在世的开国名将皆被诛杀,明初的开国武将集体为之一空。

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前后株连5万多人,大明开国功臣近乎全军覆没,两个案子也成为大明开国功臣的“集体坟场”,也是大明帝国最血腥的一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