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苍南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5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3-06 22:19:55    

1.苍南县简介

苍南县,隶属浙江省温州市,位于浙江省的沿海最南端,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是长三角一体化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两大国家战略区交汇的重要节点。东与东南濒临东海,西南毗连福建省福鼎市,西邻泰顺县,北与平阳县、文成县接壤。陆海构成 “一分陆域三分海”,陆域空间总体呈现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苍南县行政辖区全域(陆域和管辖海域),陆域面积约1079.3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约2764.7平方公里。陆域内含16个镇、2个民族乡。2022年末,苍南县常住人口84.72万人,城镇化率为70.2%。2022年,苍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7.5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3:38.1:54.6,实现财政总收入47.1亿元。

今苍南地,春秋时为东越瓯人地。战国时属越。秦统一中国后,属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2)于闽中故地置闽越国,属闽越国。惠帝三年(前192)立驺摇为东海王,为东海王辖地。武帝时,东瓯举国内迁江淮间,国除。昭帝始元二年(前85),今苍南地属回浦县。此后历属章安、永宁、罗阳、安阳、安固、始阳、横阳、永嘉、平阳等县。1981年3月6日,平阳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因平阳县地大人多,地区之间很不平衡等原因,而向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提出《关于要求分县问题的报告》。6月18日,国务院批复,批准设立苍南县,因地处玉苍山之南,取县名为苍南。将原属平阳县的矾山镇以及灵溪、矾山、马站、金乡、钱库、宜山、桥墩7个区72个公社划归苍南县管辖,县城设在灵溪镇,隶属温州行政公署领导。11月5日,苍南、平阳两县分署办公。

苍南县资源丰富,特产富饶,并以水产、矿产、旅游三大资源和四季柚、甜橙、茶叶三大名特优产品最为著名。苍南之美,美在自然,山海形胜,山海相拥,境内分布着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渔寮沙滩是中国东南沿海大陆架上最大的沙滩。此外,境内还拥有玉苍山、鹤顶山、笔架山、莒溪大峡谷等山岳自然景观,构成了山海苍南独特的自然资源。苍南之美,不止山海,更具人文之美。其中最具代表的历史人文资源就是三个“600年”,一是矾山镇明矾采炼历史已有600多年,工矿遗址至今保留完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矾都”。二是沿海一带至今成建制保存较为完整的卫、所、堡、寨、墩等抗倭海防文化遗址。三是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浙南古民窑的“活化石”--碗窑古村落。除此之外,苍南的畲族文化、渔俗文化、商贸文化也极具特色。

苍南县管辖范围示意图

2.目标战略

2.1目标愿景

把打造新时代浙江美丽南大门作为建设“重要窗口”的苍南实践:大县大城、大建大美;创业创新、高质发展;区域协同、都市一体;整体智治、唯实惟先。到2035年,保持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建成新时代浙江美丽南大门,成为在浙南闽东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滨海花园城市

2.2新“1+5”发展定位

新时代浙江美丽南大门:浙南闽东独具特色的滨海花园城市;现代新型产业成长地;华东山海沙滩旅游目的地;全国清洁能源发展示范地;浙闽协同发展先行地。

2.3规划策略

区域协同策略:深入融合,温南一体。空间利用策略:守住底线、高效建设

产业发展策略:培育平台、跃迁动能。人口引导策略:分类吸纳、重点集聚。

品质提升策略:美化城区、景化乡村。设施支撑策略:优化网络、提升质效。

陆海统筹策略:山海互动、全域美丽。现代治理策略:数字引领、全域智治。

3.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3.1强化区域协同,携手共建都市副中心

依托温南城镇群,以“苍-平-龙”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加快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加快建设南部副中心,当好浙闽省际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共建都市副中心

3.2以“三区三线”锚定基本格局

根据国家、省、市统一要求,系统优化农业生态城镇三类空间(“三区”)布局,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三线”),强化国土空间底线管控,将“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锚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本格局。

三区三线

3.3构建“一心两翼,一带融合”总体格局

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构建以“一心两翼,一带融合”为重点的陆海统筹、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全域美丽的县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一心”:强化中心引领作用。以苍南县级中心城市为重点,联合东部经济强镇,发展都市经济,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发展,与平阳、龙港协同打造温州大都市区副中心。

“两翼”:协调蓝绿两屏发展。位于县域西南农业生态区(“绿屏”)以生态保育、现代农业为主导,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加快山区跨越式发展,培育发展绿色美丽经济,打造都市美丽后花园;位于县域东部的海洋发展区(“蓝屏”)以海洋经济为主导,实现陆海统筹发展。

“一带”:全域融合提升品质。以168黄金海岸带为重要载体,促进区域、海陆、城乡、产城、文旅全面融合发展,结合复合交通走廊建设,引导人口和产业协同布局、城乡功能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整体提升县域空间发展品质。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3.4保障现代高效的农业发展空间

打造“一核两心三带四区百园”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一核: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两心:马站片区设施农业示范中心、“金钱宜”片区农业机械化示范中心。

三带: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168金色海岸渔业产业带、东北部农林牧旅综合产业带。

四区:江南与江西平原粮油示范区、沿江高效果蔬示范区、西部特色经作区、中西部畜禽养殖区。

百园: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

农业发展格局

3.5优化安全和谐的生态保护空间

构建“一屏一带三原四湾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

一屏:西部绿色丘陵生态保护屏障。

一带:省级生态海岸带-168金色海岸带。

三原:马站平原、江南垟平原、江西垟平原。

四湾:沿浦湾、大渔湾、渔寮湾、石砰湾。

多点:优化浙江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浙江矾山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苍南县桥墩水库、吴家园水库等饮用水源地以及多个重要生态节点。

生态空间格局

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地体系:浙江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浙江矾山国家地质公园、浙江温州七星列岛省级海洋公园、浙江温州滨海—玉苍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地体系

3.6推进陆海统筹协同发展

“一带”——绿色活力海岸带。

“一屏”——山海协作生态屏障。

“四区”——炎亭石砰片区:以海洋旅游为主;大渔湾片区:近期以海洋渔业为主、兼顾滨海休闲度假功能;渔寮湾片区:以海洋旅游为主;沿浦湾片区:以海洋能源为主、渔港经济与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协同推进。

陆海统筹协同发展

3.7 打造集约复合的城乡建设空间

3.7.1完善城镇体系布局

贯彻落实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战略,联合东部经济强镇,构建具有苍南特色的“组合城镇集群”,增强苍南的综合承载能力、竞争力和治理能力。强化城镇与乡村公共服务互补供给,促进城镇功能协同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形成四个特色城镇(及乡集镇)组群。做精美丽乡村,构建新城乡镇村体系,引导乡村建设空间优化,弘扬乡村地方特色文化、突出差异化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1 个县级中心城市:灵溪镇。

7 个综合城镇:金乡镇、宜山镇、钱库镇、桥墩镇、马站镇、矾山镇、赤溪镇。

8+2 个特色乡镇:望里镇、炎亭镇、大渔镇、莒溪镇、霞关镇、藻溪镇、赤溪镇、南宋镇、沿浦镇及岱岭乡、凤阳乡集镇。

• 做强中心城区,做优中心镇,做特一般乡镇,规划形成“中心城区-综合城镇-特色乡镇”三级协同、高效联系的城镇体系结构。

城镇体系

3.7.2全面支持乡村振兴

对照聚集建设、整治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五种村庄类型准确找准定位,着力解决改善村民人居环境、加强村域用地管控、推动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全面支持乡村振兴。

聚集建设类村庄: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按需编制村庄规划,引导周边村庄向中心集聚。

整治提升类村庄:结合需要,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城郊融合类村庄:与城镇空间协同考虑用地布局、设施配建、风貌管控和综合治理等事宜。

特色保护类村庄:统筹保护、利用和发展关系,延续村庄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旅游活动、自然风光、文化传统、历史风貌等方面引导特色化发展。

搬迁撤并类村庄:科学合理引导搬迁撤并,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和农田保护等问题。

3.7.3优化中心城区布局

谋划组合城市,整体引导北部城镇发展:落实苍南县“大县大城”发展战略,将“大城”范围扩展至灵溪、藻溪、金乡、钱库、宜山、望里六镇,打造“大县”北部的组合型“大城”,形成“西居东工、相向发展”的整体格局,以城镇组群的空间形态参与鳌江流域乃至更大区域的竞争和合作,引导北部城镇由网络化走向一体化再到达同城化目标。

网络化 —一体化 —同城化:“大城”内城镇彼此之间通勤距离5-10公里,通勤时间10-20分钟,道路、设施、服务高度一体化,生活、工作、休闲逐步同城化。 灵溪主要承担居住、服务和产业功能,藻溪主要承担休闲和康养功能,金钱宜望主要承担产业功能,整体形成西居东工的空间结构。六镇相向发展,从而确定各自空间拓展的主导方向:灵溪向东向南,藻溪向北,金乡向,钱库向北、宜山向南、望里向东。

中心城区布局

优化中心城区布局。

一核引领,两轴伸展;四心迭代,六区营城

在“三面环山、一江绕城”的自然本底下“T“形伸展,优化功能分区,培育创新空间,明确重要控制线。

中心城区布局1

中心城区布局2

规划“一区三园两带多点”的城镇产业空间:

• 加快升级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工业平台,形成以灵溪板块、金钱宜板块、马站板块为主体的“一区三园”县级产业主平台;

• 整合提升乡镇产业功能点和168黄金海岸带旅游服务点,形成“两带多点”的县域产业功能区。

城镇产业空间

4.支撑体系

4.1 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

铁路:一站两线。一站为苍南站,两线为温福铁路、沿海高铁(规划)。

高速公路:一环绕县。 结合已建成的沈海高速及甬莞高速,推进瑞苍高速、苍泰高速的建设,苍南将打造绕县高速公路网,实现与周边地区高速公路网络的互联互通。

干线公路:两纵三横。 苍南将打造“两纵三横”的干线公路网(两纵:104国道、228国道;三横:219省道、326省道、218省道)。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

4.2 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和城乡生活圈建设

学有优教;体有康健;病有良医;老有颐养;文有乐享。

乡镇统筹:人口规模:3-5万,半径:1000-1500m,面积:2-5平方公里,设施:城镇公共活动中心、中学、小学、养老院、多功能运动场。

社区建设:人口规模:0.5-15万,半径:500-800m,面积:20-50公顷,设施:社区文化站、幼儿园、卫生服务站、托管点、社区食堂。

4.3 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划定重要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控制线;保护和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抗倭文化、矾文化、碗窑乡土文化、佛教文化、道家文化、非遗文化。

历史文化资源

4.4塑造全域美丽的山海花园

“一心、五区、五带、多点”山海花园格局。

1个景观风貌核心:指以灵溪(中心城区)为代表的现代城市景观风貌核心。

5个特色风貌区:分别为江南水乡风貌区、郊野农情风貌区、滨海田园风貌区、矾都矿乡风貌区和玉苍古韵风貌区。

5条县域美丽风情带:指依托县域主要景观风貌资源点和交通道路形成的特色旅游风情带,分别为黄金海岸游线、海上蓝湾游线、S232最美省道游线、工贸产业游线、玉苍莒溪游线。

N个特色景观资源点:指县域范围内分布的多个特色景观资源点,包括历史文化资源点、风景名胜资源点、特色景区等

山海花园格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