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奥地利经济学派介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1 10:15:44    

关于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思考

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有人在不断思考研究着经济活动、活动中相对应的经济关系以及这些关系中的运行发展规律——这便是经济学科学的源头。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欧洲,便产生了一个经济学派别——奥地利经济学派。他们秉持着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一件物的价值,其所必备一定效能的同时,还要具有“稀有”的属性,且这个属性要体现在他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物主的快乐与否。同时他们坚信整个社会就是个人的合集,个人的经济活动完全可以映射出整个社会复杂的经济现象。在经济层面,他们推翻了现实中的“经济人”假设,将人还原为追求最原始消费欲望的孤立个人;政治经济学层面上,否认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转而研究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研究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主观评价。他们在分配理论中掺杂了生产资料的效用报酬的理论、价值归属研究、以及边际效用理论。作为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分支学派,奥地利经济学派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如今仍然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活动,各国的经济政制定与实施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奥地利经济学派领军人物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与发展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问世。后世认为该部著作即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开端。然而即便是门格尔尽量避免与当时德国的主流经济学界正面交锋,然而他对于古典经济学派的推翻,有关价值是对未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判断等理论,还是与德国经济学界的研究背道而驰。尽管门格尔试图通过抨击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特征,提出历史分析的方法论。以此来验证德国学者从历史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推翻备受质疑的英国古典经济学说,然而他还是被整个德国经济学界孤立了十年之久。

▲门格尔

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庞巴维克与塞维尔成为了门格尔最忠实的拥簇,他们发表多部著作,由于提出这些理论的经济学家均为奥地利经济学家,这个经济学派别也就被称为奥地利经济学派,尽管最一开始所谓奥地利经济学派不过是自大的德国经济学界对这一派别的蔑称。此时,向历史研究分析法发起挑战的门格尔也认识到只有与历史学派正面交锋,才能从根本上拯救整个德国的经济学界。尽管此时德国主流经济学家对门格尔的学说仍然嗤之以鼻,不以为意。然而门格尔发起的这次论战,却让国际经济学界见识了奥地利经济学派。并从其理论中得到了大量的有益的观点。这些观点理论不仅有效的完善了新生的边际主义文献,更是从深层次修正补充了仍然是经济学界顶点的古典价值理论。奥地利经济学派借此广泛传播其学派核心思想,以经济计算问题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学说针锋相对。由于门格尔所著与《资本论》几乎同时成说,奥地利经济学派成为了第一个直面反击社会主义的经济学派。

▲庞巴维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及两次世界大战,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逐渐转移发展,米塞斯与哈耶克成为了该学派的新兴领军人物。他们在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完善补充,形成了新奥地利经济学派,他们对抗社会主义,对抗凯恩斯主义,崇尚经济自由主义,推崇自由市场机制而反对国家的经济调控政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奥地利经济学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再度迎来辉煌,通过其在市场竞争中对行为属性与过程属性的分析,在欧美的经济学界,政治层面均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并且其学术思想也融入到了诸如产业政策,垄断相关的法案的制定中。

▲哈耶克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要点

行为理论的定义。在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行为理论定义中,古典学派对于价值的理论太过狭隘,因为它只看到了利润的分析层面。所以要将劳动价值的理论演化成行为选择的理论,推动经济学演化成行为科学。经济学要研究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需要通过演绎推理行为的陈述与命题,而不应该依附于实践与历史过程的理论。在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决策就是最一般的行为方式。决策赢,则获取利润;决策输,则沦落为贫困。在决策博弈之间,一个参与者的获利就等于另一个参与者的损失,这个理论也很好的解释了寡头垄断者的行为模式。

▲经济活动中的行为科学

有关效用论的完善与修补。基于对行为理论的定义,新奥地利经济学派完善、修补了奥地利学派提出的基数效用理论。正面肯定了效用的无法衡量的属性,同时利用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来补充解释效用。在这一理论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获取最大的满足,交换,不过是实现目的的最终解有效的途径。所谓交换即是用不满足的状态去换取相对满足的状态,经济活动参与者为了相对满足的状态,要不断的通过交换获取利益,直到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停止了交换的行为,也就表示其满足的状态达到了最优,即效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

边际效用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

货币经济周期的原理。新奥地利经济学派,将经济周期的产生归咎于货币经济。该学派认为,正是由于目前的货币经济体系中,国家的银行系统可以通过改变货币的流通手段,引发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与此同时在生产部门当中,资本化生产方式在全社会的普及,使得大量的原始生产资料(劳动、土地)不能直接产出消费品,而是产出了未来的消费品。这种手段的本质即是通过使用最少量的原始生产资料,产出最大量的未来消费品,使得原始生产资料的利用率最大化。使用货币来定义的生产资料需求总量如果对比消费品需求总量有所增加时,生产方式的资本化程度就会逐渐变高,反之,生产方式的资本化程度会越来越低。然而货币经济中,由于货币在定义生产资料与消费品时,可能由于信用扩张与缩紧的影响产生波动,这也就解释了经济体系不平衡的最根本的原因,这样也就是经济危机的根源。所以新奥地利经济学派建议通过中立属性货币,摒弃货币对价格以及生产方式资本化的影响。

▲经济危机

经济自由主义的坚实拥护。新奥地利经济学派本身就是建立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土壤之上,该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将失业与通货膨胀均归咎于国家的干预。由于秉承货币经济周期的理论,认为国家的货币政策才是经济周期的元凶。国家货币的垄断属性,最直接的限制了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严重干预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造成消费者无法及时接受市场信号,造成失业。只有放弃货币政策,使银行自由,资本主义的滞涨才有解决的可能。

▲经济自由主义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分析与思考

通过对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主要观点分析,可以看到,该学派在其核心理论上存在大量的漏洞和缺陷,尤其是过分迷信市场机制,成为了该学派的硬伤。特别是发展只新奥地利学派后,学派内更是极力鼓吹自由市场的好处,同时贬低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一味的强调推崇自由竞争,这样的思想正是经济学中极端的自由主义偏见。该学派所崇尚的自由市场机制,仅是在条件极度苛刻的理想环境中存在一种状态,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至今资本发达程度极高的欧美,也无法达成这种状态。且不说自由市场在国防、公共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普遍的“失灵状态”,即便是自由市场机制本身的滞后,市场内部的波动,以及市场内参与者的不平等等诸多属性,也需要国家在经济领域有所作为,有所管制。否则放任市场自由运行,通过挤压弱势群体来供养市场内的强势群体。不仅有违资本主义精神内核,更是人类文明的倒退。

▲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

另一方面,奥地利经济学派反对经济与数学的结合,不仅认为计量经济学、数量推导是无稽之谈,更是反对一切构建的经济模型。该学派更注重的是主观主义心理分析,这使得奥地利经济学派历经百年演化,仍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中坚力量。然而过于主观的经济分析方法使得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在进行经济活动的研究时,更注重研究“人”在其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客观的研究基础,这也就使得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研究难以达成与科学性的统一。事实上,必要的客观研究基础,统计,计量等都是国民经济生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经济活动都要受到客观基础的制约,抛开客观的研究基础与历史经验空谈主观主义,空谈经济分析,使得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很多思想过于片面,只能是空中楼阁。

▲奥地利经济学派

虽然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存在诸多漏洞,且理论本身存在较强的片面性甚至矛盾之处。然而剖析整个学派提出的一些思想、方法论却也有大量的闪光点与其积极意义。首先,其强调经济活动参与者及其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能避免国家的过度干预,从而真正发挥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资源配置更趋于合理。其次通过对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科学分析,有效的发掘了社会经济活动背后的道德基础与文化基础。第三强调市场是各种离散信息与知识的分析过程,凸显市场内部的知识与信息是任何人或组织国家都无法完全掌握的。这样一来,可以充分的发挥市场机制,有效调控资源,避免国家对市场的过分干预。第四,鼓励市场竞争,在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市场观中,一改古典经济学派所谓有名无实的“竞争”概念,提出竞争的行为应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更是提出交易过程中的竞争行为才是提升经济绩效的保障。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积极意义

尽管奥地利经济学派与社会主义针锋相对已久,但就理论内部的积极意义还是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完善和补充,特别是对于明晰国家调控与市场调控的边界,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国有企业改制特别是产权的改制以及深化改革开放均有长远及深刻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