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盘点百家姓之白姓全国有多少人口

82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6 17:38:42    

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百家姓之白姓。

白姓,主要源自赢姓、芈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而来,其得姓始祖有公子白、白公胜等:

公子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武公之子,公子白逝世后,他的后人为了纪念于是就以白为氏;

白公胜,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楚惠王即位后,白公胜发动政变,囚禁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但以失败告终。他自杀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名为氏,称白氏,是为河南白姓。


根据统计显示,当代白姓的人口已达280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四省,大约占白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四川、黑龙江、甘肃、青海、内蒙古、云南,这六省区又集中了26%的白姓人口。河北则是目前白姓的第一大省。

历史上,白姓的名人虽然不甚多,但有几位却是声名十分显赫:

白圭,战国时期洛阳人,汉书》中说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有“商祖”之誉。他主张减轻田税,征收产物的二十分之一;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经商,此理念至今仍然被很多著名企业家所采用;谷物成熟时,进收粮食;蚕茧出产时收进絮帛,出售粮食;还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

白圭像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郿邑(今陕西眉县)人,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辅佐秦昭襄王,屡立战功。先后作为秦军主帅取得了多次重大战役的胜利,主要有:

1.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在伊阙之战中大破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扫平了秦军东进之路;

2.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大举伐楚,攻克楚都郢城,占领楚国大片土地,楚国国力因此大大的削弱,战后因功受封武安君

3.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于长平之战重创了赵国主力,斩首五万、坑杀赵卒四十万,赵国自此一蹶不振。

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于作战中料敌如神,出奇制胜,威震六国,在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又与韩信合称“韩白”,后人还常将其与韩信、卫青霍去病等合称为“韩白卫霍”。唐代设立武庙,白起位列武庙十哲


白起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生于河南新郑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同时期的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为“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龙门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其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钱塘湖春行》《大林寺桃花》等。

白居易像



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戏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简称《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白朴像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回族人,广西桂林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国民党军界中有“小诸葛”之称。白崇禧是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

白崇禧其人多谋善断,胆识超人,狡诈多变,谋略深长,记忆力惊人,善于捕捉战场信息,善于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穷追猛打、佯攻佯动、出奇制胜等战略战术。所以常常能够以少胜多,有常胜将军之称。在北伐战争、蒋桂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有杰出表现。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英国巴士武士勋章等。在国民党中历任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长、第五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国防部长等。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逝世于台北。

白崇禧将军


相关文章